春天,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。漫步在公园或小区,细心的市民会发现,不少树木上都挂着一个认养铭牌,写着认养人姓名及树木名称等信息,且大多认养者都是在校中小学生。
事实上,认养树木,从设计初衷来看,意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管理,提高人们的环保生态意识。认养个人可以在树木适当位置设置标志牌。但多数人在认养后,基本不闻不问,看护和照料工作全交由园林工人来完成,就连认养铭牌遭到严重损毁或丢失,也未曾出现。
看来,认养树木活动,并不像设计者最初设想的那样美好。其原因,或许是因为认养、管理成本“双高”;也或许是现代市民太忙,没有时间照料。尤其是不少学生对树木的认养,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一厢情愿。如果缺少对树木持续的关怀和照顾,一方面很难起到提高孩子环保意识的作用;另一方面,孩子们也很难从对树木的管护中,见证树木的成长过程,感悟生命的伟大。
笔者建议,作为提高孩子及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树木认养活动,不能只挂个牌牌就了事,而要真切领悟到这项活动的意义。首先,组织方可以考虑以亲子活动的形式,定期组织所有认养者集中开展除草、浇水、施肥、修剪等活动,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培养环保意识;其次,父母不妨经常带着孩子去看看认养的树木,为树木做份成长记录,记录其成长点滴,陪着孩子们一起感悟和体味生命。
蒙公网安备15062302000118号